學校各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推動我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現啟動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申報工作。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選題要求
本次項目申報不設選題指南,申請人可根據自身的研究基礎和學術專長,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價值取向、研究導向,認真凝練、自行擬定研究課題。基礎研究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圍繞人文社會科學科領域重大基礎理論問題,開展系統性、原創性和引領性研究,服務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應用研究要圍繞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人民群眾重大關切,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的應用研究,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南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二、申報限額
本次重大項目實行限額申報。“雙一流”高校每校不超過20項,河南師范大學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不超過15項,其它省特色骨干大學及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不超過10項,其它本科高校每校不超過5項,高職高專不超過2項。
三、申報條件
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申報人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嚴謹的學術作風、較高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主持完成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高等學校科研教學一線全職工作人員。
2.申報人對所申報課題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相關科研成果,在研究周期內有充足的研究時間,有相應合理的學術梯隊。
3.課題組成員應在相關領域應具有較扎實的研究實力和實踐經驗,且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提倡并鼓勵吸收實際應用領域專業人員參加課題組。
4.有在研的各類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及創新團隊的負責人,不得參與申報。
四、項目經費
每個項目資助研究經費8萬元,首批撥付6萬元,研究期滿達到結項要求的,撥付剩余經費。
五、結項要求
重大項目研究周期為3年,研究期滿由省教育廳按照有關規定統一組織結項鑒定。特殊情況可申請延期1年結項,延期1年后仍不符合結項要求的將予以通報,并作撤項處理。
(一)基礎研究重大項目結項時應同時達到以下要求:
1.出版學術著作1部及以上。
2.在SSCI、A&HCI等國際索引期刊或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項目負責人至少發表1篇)。
(二)應用研究重大項目結項時應同時達到以下要求:
1.出版學術著作1部及以上,或在SSCI、A&HCI、CSSCI來源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項目負責人至少發表1篇)。
2.成果推廣及應用。撰寫有研究報告(需地廳級以上黨政領導機關采納或廳級及以上領導批示)或在省委辦公廳《河南信息》《綜合與摘報》《要情》、省政府辦公廳《調研》《參事建議》、省委政策研究室《內部參閱》、省政府研究室《策報》、省委黨校(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調研與建議》、省教育廳《資政參考》等內參刊物采用上報或在國家級權威媒體(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央視網,中國經濟網、光明網)發表理論文章。
以上項目結項成果均須標注“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字樣并附項目編號。
六、申報流程
此次申報工作使用“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平臺”完成電子數據的采集和報送,不接收紙質材料。
1.申報系統將于2024年9月6日開通,屆時可以登錄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信息網(http://jyt.henan.gov.cn/sk/),分別通過基礎重大、應用重大兩個端口進行申報。
2.個人申報通道將于2024年9月15日18:00關閉,申報人員請自行登錄系統注冊個人信息,在線填寫項目申報書,將相關證明材料的復印件加蓋學校科研管理部門公章后,掃描形成一個PDF文檔,上傳至系統(論文上傳封面、目錄、正文首頁的掃描件,著作上傳封面、版權頁、目錄頁的掃描件,項目和獎勵上傳相關證書掃描件)。
七、工作要求
1.本次申報以學校為單位統一組織,不受理個人申請,逾期和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材料不予受理。
2.各學校應根據分配的申報名額進行遴選,經校內評審、公示后,向省教育廳擇優推薦。
3.各學校科研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本單位申報材料的審核把關,并對本校申請材料真實性、原創性負責,嚴格審核證明材料(包括申報書中填報的論文、專著、項目、獎項、相關學術榮譽等原件)。凡提供虛假材料和虛假證明、違反學術規范者,將取消申報人的申報資格并予以通報批評。
聯系人:董瑞、曹艷芳
技術支持電話:0371-875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