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各單位:
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 關于開展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推介共享行動的通知》(教職成函〔2021〕751 號)的要求,經學校研究,決定面向全校組織開展社區教育“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推介共享行動(本次包括“能者為師”特色課程、典型案例兩個項目)。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行動目的
以共同推動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升社區教育公共服務和普惠水平為宗旨,挖掘各行各業具備專業知識、技術技能,有意愿服務社區教育的人才,建設更加符合人民需求、內容健康向上、特色鮮明、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易于傳播推廣的高質量課程資源,利用互聯網媒體平臺推動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多途徑共享和智能化推送,以社區教育實踐創新項目更好地培育社
區教育品牌。
二、主題范圍
本次行動的主題包括:科學素質與互聯網學習、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家庭教育與閱讀表達、鄉村振興、非遺傳承、道德與法治、人文藝術、康養健身、生活技藝、社區治理與應急管理等。
鼓勵和支持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各類學校、文體機構等單位和個人自愿報名,主動聯系所在地的社區教育指導機構申報相關主題的課程資源。
三、項目要求
(一)課程資源要求。
2019 年 10 月以后新建的課程資源,無版權糾紛,包含課程名稱、課程簡介(100 字以內)、授課人簡介(100 字以內)、課程首頁圖片等基本信息。每門課程聚焦一個主題,至少包含 10 個微課。單個微課要聚焦一個知識點(技能點),可采用視頻、動畫或者純音頻等形式呈現,時長在 7 分鐘以內為宜、最長不超過 15 分鐘。技術要求:MP4 格式,編碼:H.264,分辨率:1280*720P,幀率:25。
(二)授課人(牽頭人)要求。
年齡在 18 至 65 周歲之間,身體健康,能夠勝任社區教育教學;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無不良行為記錄;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志愿服務精神,在社區有較強的群眾影響力和號召力,具備相關專業背景、文化程度,能將自身專業素養與社區居民學習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模式新穎、業務能力突出、教學成效顯著。優先推介在抗擊新冠疫情行動中堅持開展互聯網教學,表現突出、彰顯責任與擔當的團隊或個人。所推介“能者”需承諾同意組織方將課程學習資源在行動相關互聯網平臺及媒體進行開放共享。
(三)典型案例撰寫要求。
內容包括重點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主要成效及經驗啟示,1000 字以內,有數據支撐、圖文并茂。
四、工作要求
校內各單位按照本通知要求負責組織協調推薦申報工作,覆蓋不同參與群體、不同教育主題,可依托不同社區大學承擔本地區“能者為師”特色課程、典型案例的具體組織推介工作。
五、工作程序
(一)組織申報。
各部門統一提交申報材料,擇優推薦至教務處。
1. 《“能者為師”特色課程申報表》《典型案例申報表》等(見附件)一式五份;
2. 課程資源:MP4格式U盤拷貝;
3. 《“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推薦匯總表》《典型案例推薦匯總表》各一份等
(二)各高等職業學校特色課程每個主題不超過1 門、典型案例不超過 1 個。
(三)擇優上報。省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將各地和各校上報推
介的課程資源和典型案例擇優推薦至教育部職成教司。
六、報送要求
截止時間為 2022年3月21日。
材料提交:1號樓442室
附件:1.“能者為師”特色課程申報表
2.“能者為師”特色課程推薦匯總表
5.典型案例申報表
6.典型案例推薦匯總表
202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