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保強博士報告

朱海東副教授報告
5月13日下午,受科研處邀請,臨床醫學系郭保強博士、醫學技術系朱海東副教授在綜合樓五樓會議室分別為我校科技課題負責人、醫學碩士專業教師、相關教研室主任等教師做了題為“低水平甲基汞對神經前體細胞增殖的影響”的文獻解讀和“外周血CIK-NK細胞共培養對Raji細胞免疫效應的研究”的課題進展報告。黨委副書記張松峰出席了報告會,副校長朱新義對如何加強我校跨學科科研團隊建設提出了指導性工作意見。報告會由科研處處長張玉霞主持。
報告會上,郭保強博士從文獻的研究背景、實驗設計、材料和方法、結果與討論、未來的研究方向等幾個環節向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講解了閱讀文獻的技巧,彌補了大家查閱英文文獻中前沿知識的缺陷;強調了科研選題和實驗設計的重要性;同時,他鼓勵大家要通過多查閱國內外文獻,獲取更多前沿信息,掌握本研究領域內的最新動態。最后他還鼓勵大家,只要我們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充分利用好現有實驗條件,求真實做,一定可以做出令人滿意的成果來。
朱海東副教授對自己負責的校級課題“外周血CIK-NK細胞共培養對Raji細胞免疫效應的研究”,與大家就課題設計、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現有實驗條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該課題的設計立足于學校現有的科研實驗條件,目前正在我校細胞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
會上,朱校長結合我校科研工作的現狀與實際情況指出,要集中力量統籌好學校科研資源,充分發揮跨學科人才優勢,加快學科團隊建設步伐,著力提升學校整體學術水平。強調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和科研工作,要著力突出抓好以下三點:一是要明確組建跨學科科研團隊的目的、意義與建設目標。要根據學校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建設需要,加強學校層面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學校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跨學科科研團隊建設的步伐,建立起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溝通順暢、適合于跨學科協同創新的科研平臺,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的、具有較強跨學科攻關能力的科研骨干隊伍,優先支持重大基礎醫學原創性研究,尊重學術自由,擴大學術交流,加大培育學術濃郁氛圍,著力提升學校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整體水平。二是要制定科學的跨學科科研工作評價體系。科學研究工作是一個需要付出巨大精力和漫長時間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評價周期不能太短,評價內容要科學、合理。開展學科團隊科研工作評價,要緊緊圍繞學校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從學科團隊成員的培養和成長,學術氛圍的培育與養成,科研平臺的建設、學科研究方向建設和學術成果等方面統籌考慮。三是要變革管理理念,堅持學術至上。科學研究工作要堅持學術至上的原則,保證學科團隊有效行使學術權利,為學術的發展提供人才、資金和科研條件保障。要重視對學校整體學術水平有重大影響的醫學原創性研究,根據科研工作者關注研究問題的原創性和重要性,提供穩定的經費支持,并賦予靈活使用科研經費的權力,保護和促進科研工作的創造力,為攻克科學難題奠定必要基礎。要勇于吸收不同的專業背景、能力結構、研究視角、科學品味的人員參與到實驗室科研團隊中來,加強對團隊成員進行正確的目標引導,將個人發展目標與團隊整體建設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溝通、交流、合作、協調機制。要重視學科團隊學術文化的孕育和養成,積極營造民主、寬松的學術環境,提倡共享與開放、競爭與合作,崇尚科學的批判精神,形成自由、平等的學術氛圍,努力提升學科團隊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這次學術交流活動,立足于我校科研工作的實際,起到了激勵青年教師開展學術交流和活躍學校學術氣氛的作用,達到了預期目的。